我国职业实用性体育基础问题研究进展

2019-05-26 14:29:17      点击:

摘    要:回顾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发展历程, 综述职业实用性体育包括概念与内涵、必要性、可行性、作用与意义和教学目标在内的几个基本问题, 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 基本问题; 可行性; 必要性; 教学目标;

“职业实用性体育”思想于20世纪30年代由前苏联学者提出, 并在1959年被纳入苏联大学和职业技校体育教育大纲;美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面向职业的体育教育”的说法, 但在制订和实施体育教学大纲时都体现了这一思路。

我国关于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研究始于董翠香教授和刘绍曾教授1991年发表的题为“对普通高校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探讨”的论。尽管提出较早, 该领域的研究直到2008年以后才真正成为学术热点。

职业实用性体育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包括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概念与内涵、必要性、可行性、作用与意义和教学目标等;二是教学设计与实践, 包括设计依据与原则、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实验研究等。本文着重梳理我国职业实用性体育基本问题的研究脉络。

一、概念与内涵

关于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概念界定, 董翠香等认为,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指青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 把着眼点放在发展未来职业工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方面, 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 在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基础上所设计的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方案;陈勇认为,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在原普通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形式、功能和一般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 专门结合职业工作特点而开设的, 与职业岗位知识、素质及技能相关的, 突出职业实用性需要的特色体育教学或专门的职业运动训练。

陈燕翼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指以“准职业人” (学生) 目前所学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综合能力为工作任务, 以培养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以上是职业实用性体育的三种典型定义。第一种定义侧重体育锻炼方案的制定, 第二种强调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两者都只关注到身体素质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后来提出的第三种定义较为全面, 涉及终身体育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包括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 。

二、必要性

黄宝刚从高职体育的属性、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社会竞争的需求、职业体能教学的作用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阐述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必要性;陈功立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毕业生往往存在工作倦怠现象, 工作劳累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 然后从易疲劳部位、身体素质需求、休闲方式和不锻炼原因四个方面对毕业生展开调查, 得出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结论;张丰则认为将职业体能融入高职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自身的要求, 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也有利于确立体育教学为职业体能的服务功能。

在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 (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和职业特点 (劳动强度比大, 工作岗位都具有特定的身体素质要求) 。随着职业实用性体育内涵向提升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扩展, 有必要探讨在本科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三、可行性

曹玉琳等分析了不同岗位的职业特点及其对身体素质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解得不够透彻, 未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均缺乏充分的认知;体育课程的开设虽然仍以传统项目为主, 但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引入职业实用性的体育项目。

孙艳玲等总结了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六大特点:实用性、针对性、专业性、预防性、适度性和单调性, 比较了国内外高校的实施现状 (国内分析了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 , 认为目前实施实用性体育教学存在设备不足、师资有限和意识薄弱等困难,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朱晓迪则从领导认可、师资条件、教师认知、资源现状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可行性。

虽然面临不少困难, 但随着学校、教师和学生认识的提升、经费和精力的投入、教学实践的开展和经验的交流, 职业实用性体育已在许多院校顺利得以实施。

四、作用与意义

秦晋认为, 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能对学生体脑力发展的积极影响, 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和降低人体职业病的发病率;董晓认为, 实用性职业体育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体能素养,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吴瑞则认为, 职业实用性体育具有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 强化学生体能素质和适应力, 以及增进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作用。

还有一些文献也都或多或少涉及了这一问题。

五、教学目标

许多文献讨论了职业实用性体育的一般性教学目标, 下面两篇论文相对而言比较全面和深入。

邱丽回顾了《指导纲要》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目标领域, 调查了山东12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 发现都包含“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自觉锻炼习惯”“身体素质提高”“发展体育专长”等几个方面, 但对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较少。朱亚伟等提出体育课程发展目标 (涵盖个性与共性目标、健康目标和终身体育) 和体育职业素养目标 (包括职业身体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社会适应能力) 。

六、结论

本文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若干基本问题展开研究综述, 涉及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作用与意义探讨和教学目标制定。

通过综述发现高职院校中关于职业实用性体育基本问题的研究日臻完善, 但普通本科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研究有待丰富。未来拟在该领域开展研究, 并综述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董翠香, 刘绍曾.对普通高校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 1991 (4) :35-37.
[2]董翠香, 王珊, 朱春山.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6 (4) :153-155.
[3]陈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若干概念界定与教学设计[J].浙江体育科学, 2010, 32 (6) :39-42.
[4]陈燕翼.困境与重构:基于职业实用性视角的高职体育发展的现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 33 (3) :91-95.
[5]黄宝刚.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才智, 2017 (28) :107.
[6]陈功立, 梁艳.高职院校增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16 (2) :21-23.
[7]张丰.职业体能融入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实用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 (32) :95-96.
[8]曹玉琳, 陈明, 胡春梅.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研究--以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 2017, 38 (6) :132-133.
[9]孙艳玲, 何嘉瑜.高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 (36) :3-4.
[10]朱晓迪.高职体育教学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可行性研究[J].运动, 2017 (20) :125-126.
[11]秦晋.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34-37.
[12]董晓.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职业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 (10) :145.
[13]吴瑞.职业实用性体育标准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影响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16, (13) :33-34.
[14]邱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与实施构想--以山东省高职院校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 32 (3) :113-118.
[15]朱亚伟, 王静, 王学峰.“终身体育”视角下的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课程规划.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4 (1) :120-124.